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5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60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74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519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3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018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评价绞股蓝总苷颗粒以及其与他汀联用的降血脂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构建高脂血症C57BL/6J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Lip,10 mg/kg)、绞股蓝总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L、M、H,90,120,180 mg/kg),联合组(Lip+H,180 mg/kg+10 mg/kg)。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脂成分、血清ALT、AST及载脂蛋白B(Apo B)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肝X受体(LXRα)、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B族Ι型清道夫受体(SR-BΙ)等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因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绞股蓝总苷颗粒能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腹部脂肪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AST水平,并修复受损小鼠肝细胞;联合组能显著降低小鼠TC水平,效果优于绞股蓝总苷颗粒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单用组。此外,绞股蓝总苷颗粒能显著升高ABCA1的蛋白水平,同时上调ABCA1、CYP7A1和SR-BΙ的基因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绞股蓝总苷颗粒能够显著降低血脂,且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后降脂效果提高,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初步探索其降脂机制可能是通过参与胆固醇逆转运调节TC含量。  相似文献   
12.
Altered stress granule (SG) and RNA-binding protein (RBP) biology have been shown to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role in multiple sclerosis (MS). Patholog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dysfunctional RBPs include RBP mislocalization from its normal nuclear location to the cytoplasm and the formation of chronic SGs.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altered SG and RBP biology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neurodegeneration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 C57BL/6 female mice were actively immunized with MOG35-55 to induce EAE. Spinal cords were examined for mislocalization of the RBPs,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1 (hnRNP A1) and TAR-DNA binding protein-43 (TDP-43), SGs, neurodegeneration (SMI-32), T cells (CD3), and macrophages (CD68). In contrast to naive mice, mice with EAE showed SG formation (p < 0.0001) and mislocalization of hnRNP A1 (p < 0.05) in neurons of the ventral spinal cord gray matter, which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score (R = 0.8104, p = 0.0253). In these same areas, there was a neuronal loss (p < 0.0001) and increased SMI-32 immunoreactivity (both markers of neurodegeneration) and increased staining for CD3+ T cells and IFN-gamma. These findings recapitulate the SG and RBP biology and markers of neurodegeneration in MS tissues and suggest that altered SG and RBP biology contribute to the neurodegeneration in EAE, which might also apply to the pathogenesis of 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结果,探索影响肾功能进展的因素。方法 选择343例慢性肾脏病3期的患者,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颗粒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疗程24周。评估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以CKD3期为界限,将病情好转者定为A组,该组患者血肌酐下降至CKD2期或CKD1期;病情恶化者为B组,该组患者血肌酐上升至CKD4期或CKD5期;病情稳定者为C组,该组患者血肌酐稳定,仍处于CKD3期,分析各组患者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过2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水平,治疗组130.78 ± 32.55 μmol·L-1,对照组149.12 ± 41.27 μmol·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GFR水平比较,治疗组55.74 ± 50.82 mL/min/1.73 m2,对照组44.46 ± 12.60 mL/min/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结束后,A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的患者,A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的患者,A组患者的血磷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的患者。结论 中药颗粒剂在24周内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血红蛋白及血磷水平对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琴 《当代医学》2014,(2):158-159
目的探究清热益气颗粒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I20例支原体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清热益气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两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益气颗粒在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作用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茵陈蒿汤复方合煎配方颗粒(合煎),单味分煎配方颗粒(分煎)和传统煎煮汤剂对四氯化碳(CCl4)造成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9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组、合煎高、中、低剂量组(17.16,8.58,4.29 g·kg~(-1)),分煎高、中剂量组(17.16,8.58 g·kg~(-1)),传统汤剂组(4.29 g·k~(-1)),共9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其余7组预防性给药7 d。第7天灌胃结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05%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18 h后,眼眶取血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活性。取小鼠肝脏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并取肝脏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简单对比3种不同方法制备茵陈蒿汤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结果:合煎高、中、低剂量,分煎高、中剂量、传统汤剂均能降低CCl_4致肝损伤程度。合煎高剂量组效果优于高、中剂量组和传统汤剂组(P0.05,P0.01)。结论:茵陈蒿汤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具保护作用,合煎配方颗粒可能由于合煎过程中的各有效成分溶出率不同,效果较单味分煎配方颗粒好;与传统汤剂比较,由于煎煮工艺优化有效成分含量更高,效果更好。其保护肝脏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理气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当归和大黄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理气颗粒中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丹酚酸B在17.80~106.8μg/m 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回收率为97.31%(RSD=2.627%)。结论:该方法稳定、简单、准确,可作为理气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益气固本颗粒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制成包合物。方法:以挥发油得率、藁本内酯含量为评价指标,选取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选益气固本颗粒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益气固本颗粒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4倍量水,浸泡0.5小时,提取4小时。验证试验中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048、0.048、0.050,RSD为2.37%;藁本内酯含量为6.81、7.05、6.93,RSD为1.7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益气固本颗粒的标准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忍冬藤痛风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进行检测。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13.88~48.58μg/m L,线性方程为:Y=41 313X+42 348,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4%(RSD=0.87%)。结论:该法稳定、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忍冬藤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猪苓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不同厂家产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以Shim-pack GIST C18-AQ (4.6 mm×150 mm,3 μm)为色谱柱,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50 nm (0~3 min)和250 nm (3~35 min),柱温30℃,构建不同厂家猪苓配方颗粒指纹图谱,指认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采用相同HPLC测定4种活性成分含量,对16批样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价。结果 猪苓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6个成分,分别为2号峰(尿苷)、4号峰(鸟苷)、6号峰(腺苷)、12号峰(猪苓酮B)、13号峰(猪苓酮A)、14号峰(猪苓酮C);16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609~0.982;聚类分析将全部样品分为2大类;鸟苷、腺苷、猪苓酮B、猪苓酮A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7;仪器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2%,99.32%,99.56%,99.15%,RSD均<3%(n=6)。16批样品中,鸟苷、腺苷、猪苓酮B、猪苓酮A含量分别为6.326~28.006,13.392~44.058,10.324~30.335,9.270~26.964 μg·g–1结论 不同厂家样品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全面、准确评价猪苓配方颗粒内在质量,为整体提升该药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续苓健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转录组机制。方法 选取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续苓健骨颗粒试验组及骨化三醇对照组。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及安全性指标。取6例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进行转录组测序,另选6例健康组作为对照,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行KEGG分析。结果 完成病例: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3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78 %(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腰脊刺痛、下肢痿软等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保持稳定或呈现上升趋势。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转录组测序:试验组治疗前、后有319个差异基因;试验组治疗前与健康组有598个差异基因,其中19个差异基因(包括FOSB、H4C2、RAMP3等)在治疗后其表达显著改变。KEGG分析结果表明,FOSB参与破骨细胞分化、IL-17信号通路。结论 续苓健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疗效优于骨化三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OSB、RAMP3、H4C2基因及FOSB参与的破骨细胞分化、IL-17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